習近平15日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并發(fā)表重要講話,闡述了全新的總體國家安全觀。與1995年出臺、以國際內容為主的“新安全觀”相比,如今國家安全的內涵大大拓展,內外安全兼修,并且首次提出“人民安全為宗旨”、“政治安全為根本”等深刻概念。這些變化對應了中國崛起和社會轉型的復雜現(xiàn)實,值得全社會認真關注并領會。
中國輿論目前聚焦的安全問題,以個人生活領域的安全最為集中,這是社會發(fā)展和輿論演化的自然結果。食品安全、水安全、空氣安全、治安環(huán)境等等,確是每個人最貼身的安全層面。
這些元素歷史性地被納入中國國家安全的范疇。與此同時,它們不是國民人身安全的全部。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工作,展示了國人安全更加廣闊的輪廓。個人安全的社會性依賴之多,我們都能隱約感到,但這種認知經常會被沖淡。
由于國家安全是公共產品,有著受益的非排他性,對所有國民大體提供的是無差別保護,這讓一些人覺得國家安全是理所當然的,甚至對這一“白來的”公共產品不加珍惜。在互聯(lián)網上,不時能看到對國家安全這一概念的詆毀,有些人一邊享受著國家安全的公共福利,一邊嘲弄國家安全的主體維護力量。
“人民安全為宗旨”是國家安全以人為本的體現(xiàn),比較好懂。而“政治安全為根本”觸得很深,理解它需要多些知識積累和人生經驗。盡管中國歷史和全球現(xiàn)實政治全方位論證了它,但很多國人仍需在快速社會變革中不斷刷新對國家“政治安全”的認識。
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從而走到大國政治的活躍前沿,國內和國際安全問題也在逐漸交織、貫通。挑戰(zhàn)是空前的。歷史經驗顯示,崛起的大國越接近沖刺階段,所面臨的綜合壓力就越大。今天的中國就站在這一微妙的歷史節(jié)點上。
國家安全不僅在遠處守護個人安全,也在不斷與后者直接貼近,這種延伸不僅是觀念上的革命,也是對國家運用力量前所未有的挑戰(zhàn)。對這一雄心勃勃的變化,公眾的態(tài)度尚不成熟,很容易以實用主義代替它的戰(zhàn)略意義。
大國的國家安全十分厚重,但縫隙也會很多。大眾是國家安全的最終受益者,也是它不可缺場的維護者。中國公眾如今在對外領土摩擦時,表現(xiàn)出高漲的維護國家安全熱情,但在平凡的日常環(huán)境里,這樣的熱情并不穩(wěn)定。
成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是一個契機,我們希望它帶來社會層面對國家安全從理解到重視的諸多強化。說到底,對中國國家安全的不斷夯實,僅靠專業(yè)力量是遠遠不夠的。實現(xiàn)中國國家安全也需要類似“人民戰(zhàn)爭”的廣泛參與。
國家安全牢不可破了,個人安全就有了穩(wěn)定的大環(huán)境,我們對人生的籌劃,以及個人成就的積累,就不會輕易被突如其來的社會及國家變故顛覆。近年國家安全的內外負面元素實際在增多,正面力量的成長不斷在對付、抵消它們,應當說整體形勢還是緊巴巴的。
國家安全是在每個大國都很突出的概念,相比較而言,中國輿論對它的強調大概是最少的。而對維護國家安全,既要做,也要說,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強大的價值取向:維護國家安全光榮,損害國家安全可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