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,歐洲正為債務問題搞得焦頭爛額,而中國是否該出手救歐洲也因此成為一大熱門話題。國際媒體都開足了火力準備在這個議題中討論出個結(jié)果來,為歐洲尋找出路。中國的媒體上是一邊倒的反對聲,擔心中國的投資打水漂或是被歐洲給拖垮。然而,中國該不該拯救歐洲本身就是個偽命題,只是媒體用來吸引眼球的提法。中國沒有能力,歐洲也沒怎么指望中國去救。政府間正討論的議題是中國是否應該去投資歐洲債券,而不是拯救的問題。
既然是投資,目的當然就是利益回報。鑒于目前歐洲經(jīng)濟形勢,不可能給投資者以高額的經(jīng)濟回報。在歐盟新救援計劃中,私人部門的投資者還被逼接受50%希臘國債減記。雖然歐洲金融穩(wěn)定工具會為新的投資者提供擔保,但僅限于初次20%的損失,與之前50%的減記比起來相差較遠。無論從哪種角度來看,此時投資歐洲債券都不是一個劃算的買賣。
所以當歐洲金融穩(wěn)定工具首席執(zhí)行官雷格林來華推銷歐洲穩(wěn)定基金的時候,民意很焦慮,擔心政府會動用外匯儲備購買安全系數(shù)不高、回報率低的歐洲債券。但是投資回報不僅僅局限于經(jīng)濟層面,政治層面的回報有時候更誘人。歐洲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并沒有旁落,在諸多國際事務中擁有較大的發(fā)言權。中國清楚,歐洲人更清楚,因此雙方都沒有把話說死。
目前,全球有能力購買歐洲金融穩(wěn)定工具的國家屈指可數(shù),如果中國有意投資,完全可以大方地等著歐洲人上門談判。一旦坐下來談,話題可能會涉及對華武器禁運、市場經(jīng)濟地位等問題。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對華武器禁運,歐洲過去常常推脫美國干涉,不和中國討論解禁問題。這次歐洲深陷債務危機,美國卻自顧不暇,當然也沒有理由去阻礙歐洲接受中國的投資。何況這項禁令本就是冷戰(zhàn)產(chǎn)物,美國國內(nèi)也有很多支持解禁的聲音。不過,歐洲要想解禁,必須要通過27個成員國的同意才行,難度不小。但即使這次沒有成功,達成某種階段性的計劃也是值得考慮的。
既然要投資,就要有明確的投資方式。目前大家討論最多的兩種方案是購買新推出來的歐洲金融穩(wěn)定工具和通過IMF來投資。這兩種方案都有不足之處,歐洲金融穩(wěn)定工具雖然獲得了評級機構AAA的評級,但畢竟是個新生事物,諸多細節(jié)沒有披露,流動性和安全系數(shù)還有待市場檢驗。如果通過IMF來投資,安全系數(shù)自然上去了,但IMF畢竟是由歐美所控制,中國出了錢,贊譽可能將歸IMF所有。
因此,筆者建議不妨探索一條新方式:由中國自己設立歐債投資基金,通過雙邊談判的方式來決定如何購買歐洲金融穩(wěn)定工具以及購買數(shù)額。這樣既可以做到公開透明,緩解民意壓力,又爭取了主動權,一改由對方拋出方案、我們再決定是否接受的被動,也可以保證外匯儲備市場化運作方式不受干涉。(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信息所 魯傳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