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?shù)貢r間8月23日下午1時51分,美國東部發(fā)生里氏5.8級地震。無論是由華盛頓國會大廈跑出的美國國會議員,還是從紐約帝國大廈被疏散出來的普通民眾,許多人第一反應“這又是一次恐怖襲擊”。足見“9·11”事件發(fā)生近10年后,心理上的陰影仍未散盡。
為防范“恐怖襲擊”,美國在安全措施上一再加碼,曾被認為理所當然的諸多“自由”也大打折扣。安全與自由之間的悖論一直令美國民眾糾結,航空交通便是一例。
“9·11”事件發(fā)生前,很多乘客習慣于飛機起飛前幾分鐘趕到機場,過安檢時不用脫衣脫鞋解腰帶,親人們可以在機艙口吻別。但所有這一切早已成為遙遠的記憶。
記者在華盛頓里根國家機場內(nèi)采訪時明顯感到,美國公眾在安全與自由的糾結中各持己見。今天的乘客還未到座位前就已在安檢環(huán)節(jié)備受折騰,全身掃描等新技術的運用使安檢程序愈發(fā)煩瑣。這類新技術因涉及個人隱私在美國引發(fā)極大爭議,至今很多人不以為然。來自芝加哥的馬休·馮克魯杰說,“除了使人們感到安全外,我不認為所有這些安檢措施有什么作用!彼囊r衣上面具有諷刺意味地寫著“我不是恐怖分子,請不要逮捕我”。來自俄克拉何馬州的列莎·沙弗爾說,安檢措施讓他感到自己是“二等公民”。他說:“每次走入機場,我都感到是一個受害者,我對僅僅因為那些壞家伙就不得不這樣生活感到難受!
同樣來自俄克拉何馬州的戴安娜說,她寧愿接受所有這些安全檢查,也不愿在空中被炸成碎片。另有一位旅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認為,他同意采取更為嚴格的保安措施,“人的安全還是最重要。無非就是來得早一點,等的時間長一點。至于全身掃描,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!
由于愈發(fā)嚴苛的安全檢查,美國公眾在短途旅行中避免乘坐飛機已成普遍選擇。鐵路及城際大巴乘機發(fā)展起來。與10年前相比,美國鐵路多載37%乘客,其中原因之一便是鐵路系統(tǒng)沒有令人感到如此煩擾的安檢。
“9·11”事件發(fā)生后的第一年,美國航空交通客運量下降近8%。為吸引旅客,航空公司不得不在機票價格上打折,利潤率因此越來越低。在過去10年間,美國航空公司有7年處于虧損狀態(tài),至少有33家航空公司申請破產(chǎn)保護,另有多家航空公司已經(jīng)停飛。
“9·11”事件以前,旅客免費托運行李,現(xiàn)在多數(shù)航空公司第一件托運行李收費25美元,如有兩件則漲至60美元。美聯(lián)航近日又出臺新規(guī)定,出票日期在2011年7月15日或之后,出發(fā)日期在2011年8月15日或之后的經(jīng)濟艙乘客,托運第二件行李時需在機場登機時交付70美元托運行李費用。為了省去托運行李費用,美國公眾旅行時的手提行李變得越來越大,以至于在飛機起飛之前,乘客為搶占頭頂手提行李箱空間而爭吵成為常態(tài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