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田佳彥29日當選日本民主黨新黨首,通過國會提名將成為日本新首相。新首相上任,遇到的新問題之一,就是如何處理好中日關系問題。
寄語新首相:中日兩國一衣帶水,一葦可航,中日關系需要登高望遠。
登多高?至少不能只看日本列島,也不能只看中國大陸,而要能看到東亞、看到亞洲。
望多遠?至少不能只看自己、看眼前,而要看到別人、看到后代。
100多年前,日本脫亞入歐成功崛起。今天是否考慮,以“以鄰為伴,以和為貴”的心態(tài),以重建振興、繼續(xù)發(fā)展的態(tài)勢重返亞洲?亞洲不僅擁有龐大的人口和市場,也有能力創(chuàng)造和掌握各種先進科技,成為世界經濟活力之源。2010年亞洲對全球經濟增長率的貢獻超過45%。日本的有識之士已在呼吁,“要從過去持續(xù)了150年的脫亞入歐路線向亞洲重視路線轉變!
登高,步子要踩實,有共同的經濟利益;望遠,眼光要放大,有深厚的文化功底。
中國會走和平發(fā)展道路嗎?如果日本囿于本國發(fā)展的歷史做判斷,就難免誤判。的確,日本明治維新后走過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,給東亞各國帶來深重苦難。但時代已從早期工業(yè)革命常見的掠奪性、擴張型增長,邁入當今科技革命、信息革命、綠色經濟要求的互補性、可持續(xù)增長。
一般說來,成本昂貴的科技創(chuàng)新需要經濟規(guī)模支撐,市場需求越大,科技創(chuàng)新的單位成本就越低,科技創(chuàng)新的動力就越足。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、廣大的市場和強大的內需。在東部率先發(fā)展的同時,西部開發(fā)、中部崛起、東北振興不斷創(chuàng)造廣闊的國內市場,形成降低科技成本、激勵科技創(chuàng)新的連鎖效應。第三產業(yè)、現代服務業(yè)的發(fā)展和西部大開發(fā),又可以不斷吸納科技創(chuàng)新產生的剩余勞動力。因此,中國通過科技革命、信息革命帶動新型工業(yè)化,通過轉變經濟發(fā)展方式實現持續(xù)發(fā)展,既沒有必要、也沒有可能去重走過去一些發(fā)達國家對外擴張的老路。
中日兩國經濟總量巨大,有很強的互補性。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(fā)展中國家,需要日本的技術和高端產品,需要在很多方面向日本學習;日本以貿易和技術立國,需要中國這樣潛力巨大而又相距甚近的市場,還需要中國制造的廉價日用品。發(fā)展低碳經濟、維護金融安全,都需要合作。
中國不威脅誰,也不怕誰威脅。和平解決爭端緣自中國和平發(fā)展理念,現在不理解,可以慢慢理解;現在有疑慮,不妨拭目以待。
中日之間文化相通、心心相印的東西不少。比如兩國佛教文化交流,就是通過一個共同信仰、薪火相傳培育而成的歷史,山川異域法為緣,風月同天誼久長。“二戰(zhàn)”之后,佛教對打開中日民間友好交流的大門,喚起、溝通、修復兩國的國民感情,起了催化作用。每逢中日關系遇到困難時,文化的力量、民間的力量都會站出來?傆型豢|春風同時吹綠大洋彼岸,總有同一域海水不分國界來回流動。
歷史不能忘記,仇恨不可延續(xù)。所幸中日兩國有長遠的文化交流。多一點文化溝通,有助于多一點登高望遠、從長計議的理性權衡和政治互信,少一點浮躁淺薄的沖動和誤判。(葉小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特約評論員、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中方委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