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不是一句不恰當的比喻,河北滄縣環(huán)保局局長鄧連軍,或許不會這么快被免職。
滄縣張官屯鄉(xiāng)小朱莊的地下水變成紅色,近700只雞飲水之后死亡,村民做飯只能用純凈水。他們認為附近的建新化工廠污染了地下水,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無果。面對媒體采訪,環(huán)保局局長鄧連軍解釋:“紅色的水不等于不達標的水。有的紅色的水,是因為物質是紅色的,比如說放上一把紅小豆,那里邊也可能出紅色,煮出來的飯也可能是紅色的。”
某種意義上,鄧連軍是“因言獲罪”,而非工作失誤受罰。污染不是今日才有,鄧局長卻一直穩(wěn)坐官位,高枕無憂。他說“紅色的水不等于不達標的水”,并非毫無依據。2000年,建新化工廠通過了“一控雙達標”驗收,環(huán)保手續(xù)齊全。該廠有排污許可證,環(huán)保局副局長韓錦東也說,環(huán)保部門每月對化工廠排水口水質檢測一次,結果都達標。
可是,當地人對此并不認同。村民朱秀江說:“我們老百姓也沒檢測手段,就憑直覺,它熏得我喘不上氣來,你們就能說合格?”
事情的詭異之處恰恰在于,憑借儀器檢測出的數據達標了,最直觀感受卻無論無何也過不了“關”。村民統(tǒng)計,1996年以來,村里陸續(xù)有30人患上癌癥,其中已有24人死亡。不說連年確診的癌癥病例,僅靠眼睛看一看,鼻子聞一聞,嘴巴嘗一嘗,就知道水質能不能達標。
偏偏,環(huán)保官員對此視而不見,拿著排污許可證和檢測報告,告訴你一切合格;蛟S,他們還會覺得委屈,因為縣環(huán)保局1997年才成立,而建新化工廠1988年就已建廠。如同鄧連軍所說,污染到底是什么時候形成的,確實不好認定。
當然,總要有人為此擔責,免去環(huán)保局局長,當然是問責的方式之一。只是,對于當地民眾而言,對于污染的治理而言,區(qū)區(qū)一個環(huán)保局局長被免,似乎無足輕重。因為這種問責,是迫于外界的輿論壓力,而非主動懲治當事人的失職行為,或者回應當地民眾的不滿意。這就使得罷免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,其主要目的也多在應對輿論,而非解決問題。污染之后的艱難治理,也恐非一個部門,一個官員,能憑一己之力承擔。
各類污染事件不斷發(fā)生,除了環(huán)保部門不作為之外,還有其他許多因素。要求環(huán)保部門同地方的經濟發(fā)展沖動、與千絲萬縷的利益糾葛相抗衡,很多時候確實勉為其難。不知道有幾個縣、市的環(huán)保局長,敢于和縣長、市長們的經濟指標相較量?又有幾個人能將污染防治中的各環(huán)節(jié)、各部門責任理順弄清,對其間的推諉卸責應對自如?并且,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能力,去發(fā)現并查處各種污染?
這一切都在糾結之中,而污染狀況正愈加嚴重。據滄縣官方證實,小朱莊村養(yǎng)雞場內井水苯胺含量,為飲用水標準的73.3倍;建新化工廠排水溝壩南的苯胺含量,超出排污標準1倍多。目前官方暫未公布具體治理辦法。
根治的難度可以想見。環(huán)保專家說,建新化工廠外地表土壤中污染物殘留濃度非常高,拆除廠房設備只是一個方面,嚴格說,那些被污染的土壤都應該挖走。另有專家認為,要想凈化已滲透到深層的地下水污染,需要數百上千年。
小朱莊的不幸,大約是當下環(huán)境問題的一個縮影。嚴峻現實之下,個別環(huán)保官員因為輿論壓力被免職,只是一個被逼無奈的開端。有多少污染事件,在輿論的關注下驚心登場又悄然淡出?又有多少官員,因為環(huán)保不力而被追究?如果不在霧霾、沙塵、污水中,重新界定發(fā)展的意義,那些被荼毒的土壤、河流、空氣,很難有所改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