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公布部門預算的時間,14個中央部委近日公布了今年的年度預算,其他部委也將陸續(xù)公布。
我找來一個部委的年度預算,確如一些報道所說,格式規(guī)范了,條理清晰了,但這份預算仍然沒有告訴我,錢到底是怎么花的。
我當然知道財政預算的重要性,在一些表述里,它甚至作為現(xiàn)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問題。但我有一個強烈感覺,就是近些年部門預算的公布,越來越像是例行公事了。公布預算是為了什么,人們最想獲取哪些信息,認識不模糊,訴求很強烈,然而結果總難令人滿意,甚至可以說是如鯁在喉。
照例地,有人說這是進步,從中央部門2010年開始公布預算算起,年年都在進步。那么,不妨來看看這是怎樣的“進步”:
2010年,報送全國人大審議預算的98個中央部門,有75個公布了部門預算;2011年,公開預算的中央部門增加到了92個,其中有90個公布了部門決算;2012年,如上所說,格式有所統(tǒng)一,內容有所增加。學界反映說,還是略顯粗略,內容還是偏于籠統(tǒng),大家還是看不太懂。
我們看到,中央部門預算公開,3年時間,變化的只是部門數(shù)量和技術層面的東西。步當然是在進的,可要說這就是進步,卻也令人不無遲疑。
可以設想,近百個中央部門,一個一個地讓人們清楚知道錢包括三公消費的錢,是怎么花的,需要幾年?已經公布的中央部門,大多是國務院的組成部門,還有許多應該公布預算而沒有公布的權力機構,它們一個一個地讓人們清楚知道錢是怎么花的,又需要多少年?這樣下去,中央層面會給地方層面怎樣的示范?
現(xiàn)在,已經很少有人會認為改革是可以一蹴而就的,然而“逐步”畢竟是有方向的,“有序”是為了積極,而“漸進”的關鍵是“進”,不然,不僅磨損人們的熱情和耐心,更可能引起信任危機。
預算公開問題,屬于權力自身的改革內容。權力自身改革,一般而言,總是包括權力的來源、權力的合法性與正當性以及權力運行等問題。預算公開可能還算是一個比較中性的問題。目前,人們既不知道三公消費的情況,也無法清楚了解非三公消費的情況,不知道錢是怎么用的,也就無法判斷使用是否合理,監(jiān)督又從何談起呢?有時候,知道錢的流向,斷定其不合理,監(jiān)督可以談起,卻也未必有用。比如廣州對公立幼兒園的預算安排,曾引起口誅筆伐,第二年人們發(fā)現(xiàn),這部分預算不降反升。
部門預算問題,就是深層次問題,就是改革攻堅的“堅”。淺層次的、并非堅的問題,已經改得差不多,也就是說,深層次和堅其實是無可回避、避無可避了。人民滿意是改革的標準,僅就預算公開來說,大多數(shù)人不滿意,就是不合格的預算公開。時間已經過去3年,讓預算公開做到人民滿意,時間也并不是無限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