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東英德市17歲女學生吳華靜,11月22日平靜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,在父母及其他親屬送別下進入手術(shù)室,兌現(xiàn)了捐獻器官承諾,使三人獲得重生,兩人重見光明。衛(wèi)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被其大愛感動,親自擔任主刀,將“天使”的器官移植給受體,為“天使”完成心愿。(見11月25日《燕趙都市報》)
泰戈爾說過,“生如夏花之絢爛,死如秋葉之靜美!眳侨A靜生命短暫,卻無愧于生如夏花、死如秋葉。吳華靜求仁得仁。她說過“萬一遭遇不幸,就把器官捐出來,幫助更需要的人”。她做到了。
吳華靜捐出的一個肝臟、兩個腎臟、一對眼角膜,拯救三個人的生命,讓兩個人重見光明。吳華靜的生命雖然結(jié)束了,但她活出了5個人的精彩,她的生命其實并未消失,而在延續(xù),她和她家人對生命的理解值得敬佩。有網(wǎng)友這樣評價吳華靜捐獻器官,“這種直視死亡,讓生命以另外一種形式重生的方式讓我尊重,讓我汗顏。”
每一位捐獻器官的人都值得尊敬。前不久,20歲的廣西小伙韋茂志在廣東南海遭遇車禍。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,其父決定簽下同意書,捐出韋茂志的心臟、肝、雙腎、一對眼角膜等10個器官及遺體,使6人受益。無獨有偶,前不久13歲的廣西女孩何玥,因患腦瘤不幸離世,何玥生前跟爸爸媽媽說自己想要捐獻器官,孩子的遺愿使得三名患者重獲新生。吳華靜們因種種不幸,人生過早地終結(jié),但他們堅持著樸素的理念“如果生命不能繼續(xù),就讓生命延續(xù)生命”。
不過,盡管捐獻器官的勇敢人士越來越多,但仍無法滿足現(xiàn)實需求。權(quán)威統(tǒng)計顯示,由于目前國內(nèi)供體嚴重短缺,我國登記在冊的需要進行心臟移植的患者為1萬至2萬例。但實際上,每年可以接受手術(shù)的患者僅為100至200例,約99%的患者無法手術(shù)。而國外心臟移植手術(shù)數(shù)量一般為肝移植數(shù)量的40%,為腎移植數(shù)量的25%,我國遠遠達不到這個數(shù)字。因此,紓解供體不足,尚需更多的努力。
捐贈器官,既需要勇氣,也離不了制度激勵,以及對舊有體制的革新,正如衛(wèi)生部副部長黃潔夫直言,“阻礙中國器官捐獻發(fā)展的不是人們的觀念,而是落后的體制。”由于未能對人們進行科普教育,導致很多人不了解。值得提及的是,我國正在創(chuàng)建符合國情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,器官捐獻體系將考慮納入一定的刺激機制,給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經(jīng)濟補償。這或許將激活更多人的捐獻熱情。
泰戈爾還有一句名言,“我的心是曠野的鳥,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!泵總捐獻器官的人都是會飛的天使,都有一顆純美而高貴的心靈,他們生命結(jié)束了,但留下了一雙雙道德之眼。而我們要做的,除了記住他們,也應該追隨他們的心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