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個讓公眾目瞪口呆的結(jié)果。
收費公路年近千億,似乎是暴利的;而累計債務卻達近8千億元,似乎又是巨虧——每年的千億收費,不要算還銀行的貸款本金了,就是都用來償還利息,都顯得很吃力。
比如北京,去年還貸20.6億元,但其中貸款本金只有0.5億元,其他還的只是利息。如此收費還貸,得收多少年啊。
這一次收費公路的運營情況公開,不是一次“方便公眾監(jiān)督”,而是一次公路自證收費正當?shù)臋C會,一次收費公路“危機公關(guān)”的機會——不要總批評公路收費,修路欠了銀行那么多貸款,不收費拿什么來還貸款;總說收費高,可收的那點兒費,連銀行利息都付不起。
當然,數(shù)據(jù)的真實性和收費的流向是很成問題的,比如各地普遍暴露出的管理成本太高。
以北京為例,北京去年收費60億元,拿出了20.6億元用來還貸,其余近40億元都用于養(yǎng)護支出和運營管理支出,這種“運營管理支出”是不是太高了點,不能將“養(yǎng)路費”變成“養(yǎng)人費”。從各省的支出都能看出來,這項“運營管理支出”都非常高,欠銀行的錢再多,可“運營管理支出”一分錢也沒少支出。
日進千萬,年進千億,卻仍債臺高筑——這一荒唐的現(xiàn)實,將“收費還貸”的問題暴露得淋漓盡致。
一個是看得見的顯成本——銀行利息,貸款修路,動輒貸款上千億,每年所要還的利息就要數(shù)十億。這樣的高成本,導致許多地方的收費全用來還利息都不夠——從目前情況看,要還清貸款,只能不斷提高收費和延長收費期限了。
另一個看不見的隱成本則是公路的收費成本。從各省公布的賬目可以看到,收來的錢中,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了“經(jīng)營管理支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