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少殺慎殺”的前提是“當判必判”

時間:2011-08-05 16:07   來源:中國青年報

  李昌奎案二審改判死緩后,媒體關注到各地近年掀起“死緩翻案風”。網(wǎng)曝云南男子賽銳27刀砍死女友判死緩。而桂林人梁勇殺害自己妻子并肢解水煮其尸,又被改判死緩!胺革L”使受害者和網(wǎng)民憤怒。對傳統(tǒng)國人而言,“殺人償命”天經(jīng)地義,“少殺慎殺”匪夷所思。(《廣州日報》8月4日)

  在很多學院派專家的眼里,禮教倫常的沿襲,是中國向法治社會轉型之最大壁壘,譬如“殺人償命”的樸素正義觀等。于傳統(tǒng)社會而言,法律秩序與倫理道德本就難分清楚;于現(xiàn)代法治社會來說,法律與道德必須有明確的分野。今天的中國,刑罰輕緩化圖景已日趨鮮明,最高法院副院長姜興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,總結了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復核權后的變化:死刑案件的數(shù)量繼續(xù)明顯下降,2006年的死刑案件數(shù)量成為近十年來的最低點,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繼續(xù)有所降低。換言之,少殺慎殺,早就是司法實踐中的一個價值取向。

  然而,今日輿論對“死緩翻案風”的擔憂與質(zhì)疑,顯然不在于“少殺慎殺”理念的真?zhèn)沃q,而在于我們是不是到了飛速沖向“少殺慎殺”原則的那個時間節(jié)點。司法中“罪罰相當”的原則,就是要求輕罪輕罰、重罪重罰、輕重適度、罪刑相當、罰當其罪、不枉不縱。好比我們的教育,西方的激賞手段固然很好,但東方的懲戒模式也不可或缺,矯枉過正的結果就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——譬如,我們今天還在癡迷賞識教育的時候,奧巴馬卻要求美國反思東方教育的嚴謹維度。人性化的“少殺慎殺”,固然立足于靈魂的拯救,但如果“當殺不殺”,或者離開具體國情、法制基礎奢談生命敬畏,結果恐怕只會南轅北轍。

  中國并不是一個嗜殺的國度,民族文化中也未必張揚著暴戾色彩。需要反思的是:為什么圍觀的民意獨獨對“少殺慎殺”如此警惕?道理或在于以下三個層面:一者,嚴峻的治安形勢尤須秉持法治權威,經(jīng)濟轉型、社會轉型,犯罪量與不穩(wěn)定因素確在上升,如果法律過于溫柔,違法投機就可能成為現(xiàn)實;二者,正如專家所言,“一個不獨立的司法體制給了民眾以提出翻案、質(zhì)疑法律裁判的空間”,在這樣的體制中,法官判決的權威性闕如,反倒是時常閃現(xiàn)出“上司及行政”的詭異之力,因此,民意對司法的影響,成了民意給權力施壓、權力又給司法獨立施壓;三者,事實上,在一些地方,90%以上的職務犯罪者領受的是“緩刑”,“貪官判緩”在全國已成風氣,貪腐類職務犯罪成了“最大受益者”。一個最簡單的事實,在刑法正式施行30多年后,在“億元貪官”時有出沒的今日,還有多少人記得現(xiàn)行法規(guī)定“個人貪污數(shù)額在10萬元以上、情節(jié)特別嚴重的,處死刑,并處沒收財產(chǎn)”的法律條文?

  南橘北枳的道理人人都懂,司法也不是抽象于行政、立法之上。最高人民法院5月24日發(fā)布的2010年年度工作報告提到,“今后,將在全國范圍內(nèi)嚴格掌握和統(tǒng)一死刑適用標準,確保死刑只適用于極少數(shù)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!迸c這一說法相輔相成的是,“對于犯罪情節(jié)特別嚴重,社會危害性極大的貪污、受賄等職務犯罪,依法當判死刑的,堅決判處死刑,絕不手軟”。上個月,杭州市原副市長許邁永、蘇州市原副市長姜人杰因“貪腐過億”,已于19日上午被執(zhí)行死刑。在“慎用死刑”成為司法趨勢的今日,其判例意義遠大于實體意義。

編輯:張潔

相關新聞

圖片

徐水县| 禄丰县| 开化县| 宜城市| 灵川县| 太和县| 柯坪县| 彭阳县| 荣成市| 会宁县| 闻喜县| 涿州市| 化德县| 五莲县| 湘阴县| 云和县| 安新县| 四子王旗| 定边县| 曲松县| 磴口县| 镇康县| 平塘县| 潜江市| 余姚市| 海门市| 东乌珠穆沁旗| 苏州市| 五台县| 鹤庆县| 沅陵县| 略阳县| 陈巴尔虎旗| 营口市| 清远市| 丰都县| 绥棱县| 镇康县| 苍梧县| 驻马店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