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向來是公認的“購物天堂”!拔逡弧逼陂g,由上海赴港自由行的鮑先生一家人,在2天內(nèi)花費100萬元人民幣購買奢侈品,還豪言“100萬沒什么,喜歡什么便買什么!”日前香港媒體全程跟蹤報道了這個上海家庭在香港“血拼”的過程。
別人家兜里的錢,怎么花是個人私事,只要無礙公序良俗,誰也犯不著指手畫腳。至于要求有錢人每次花錢都得想到貧困山區(qū)的小朋友云云,純屬道德狂熱分子的無稽之談。道理很簡單,彌合階層斷裂、“兜底”社會短板的主要責(zé)任在公權(quán)與制度。
回到新聞中來,真正有趣的并不在于上海大款的闊綽或豪邁之語,而是相關(guān)媒體的“大驚小怪”。港媒不惜動用媒體資源“全程跟蹤報道”上海大款的消費流程,獵奇心理一覽無余。那么,“奇”在何處?這令人想起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、或是米蘭蒙特拿破侖大街,奢侈品店店員們最常說的一句話,“中國游客是最棒的顧客”。
中國富人對奢侈品的需求是外人無法理解的。商務(wù)部預(yù)計,到2014年,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,占全球總量的23%左右。而統(tǒng)計顯示,目前我國奢侈品市場的年銷售額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8%,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費國,僅次于美國和日本。一些分析人士預(yù)言,中國可能在2011年后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。
我們無權(quán)限制或指責(zé)富人個體的消費行為,但社會仍有必要深思:未富先奢究竟為何?民眾的擔(dān)心顯然不是沒有道理:如果收入與付出成正比,公民當持有對財富起碼的尊重與敬畏——中國富人的某些行跡,完全不像“誠實勞動、合法經(jīng)營”后的分享,倒像是莫名暴發(fā)后的狂歡。
《大學(xué)》有言,“財散則民聚,財聚則民散”。富人錢多得不知怎么花、或?qū)ι莩奁烦尸F(xiàn)出病態(tài)的執(zhí)迷,這已然是值得警惕的征兆?顮?shù)你y子,社會的底子;ㄥX是個人的自由,但花錢也是資源配置的過程,其間的效率與公平,蘊藏著不盡的沉思。(鄧海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