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9_210*60
關(guān)鍵詞:
中國臺灣網(wǎng)  >   評論中心  >   大陸觀察

中青報:少出門少惹事才算是“好老人”?

2017年06月29日 10:46:00  來源:中國青年報
字號:    

  原標題:少出門少惹事才算是“好老人”?

  這幾年關(guān)于老年人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,涉及老年人的沖突一被曝光,“壞人變老”的標簽就會貼得到處都是。老人的違法行為當然不能因為年齡而豁免,但每個年齡層都會有品行惡劣的人,為什么輿論對老年人群體特別不寬容?

  廣場舞大爺大媽們和年輕人爭搶籃球場,雙方“文搶”變“武斗”后,個別老人對年輕人的“偷襲”當然讓人不齒,但訴求本身也有不得已之處。誠如很多網(wǎng)民所言,年輕人鍛煉的地方也不多,但相比而言,城市空間中留給老年人鍛煉的場地是不是更加不足?

  過去只要吃飽喝足就滿足的老年群體,因為物質(zhì)生活的改善,精神和社交需求越來越強烈,這也必然表現(xiàn)為對城市公共資源的“爭搶”。在一個逐步進入老齡化的社會,如果在城市空間以及公共資源的分配上,沒有做好相應(yīng)準備,那越來越壯大的老年群體,就容易成為社會沖突的導火索。

  有人會說,老年人要鍛煉空間可以理解,但表達訴求的手段要合情合理。這種話聽起來正確,但對老年人太苛刻了。因為只要公共資源的分配傾向于年輕人,或者有意無意地忽略老年人,那老年人的訴求天然就難以做到“合情合理”。正如那個已經(jīng)被安排為籃球場的場地,老年人只要去用,訴求就是不合理,還怎么以合理合法的手段表達呢?正是因為這種被設(shè)定的不合理,老年人更容易被整體視作不講道理的“壞人”。

  “壞人變老”的標簽掩蓋了復雜的現(xiàn)實,回避了真正的問題。當然有低素質(zhì)的老年人,有些行為甚至違法,堅持法律原則即可。真正值得重視的,是在可以預見的老齡化社會到來之際,社會有沒有做好準備。老年人在公共空間的鍛煉和社交等需求,有沒有合理的滿足方式。我們不能把少數(shù)低素質(zhì)老人當作所有老人的代表,不能把所有老人都扔到“壞人”的筐中。

  在公共空間中,老年人處于相對弱勢。從資源分配來看,他們的所得未必和他們的群體數(shù)量相匹配。因為沒有充足的場地,所以他們無論跳廣場舞還是暴走,總給人一種搶占地盤的感覺。在網(wǎng)絡(luò)的公共空間中,老年人同樣處于弱勢,他們沒有足夠的代言人來表達訴求、作自我分辨。在兩重公共空間的話語權(quán)都嚴重失衡之下,“壞人變老”的說法越來越流行,幾乎變成詮釋老人沖突的權(quán)威答案。顯然,這是極其不公平的。

  一個有著尊老文化的社會為什么卻對老年人越來越充滿敵意?“壞人”是一個帶有道德評價意味的詞語,明明是社會問題,卻訴諸人性和道德,這也算是我們過去的一種傳統(tǒng)。這種強調(diào)內(nèi)省的思維,如果用在強者身上,還算是一種自律文化,但吊詭的是,現(xiàn)實當中往往越是弱者越被強調(diào)自律。好像被忽略的老人要自覺地在家待著,少出門少惹事才算是“好老人”。

  我們過去的尊老文化,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,最受重視的只是吃飽穿暖的物質(zhì)兜底,對于老年人社交等精神層面的需求,缺乏社會層面的應(yīng)對方案。我們還不習慣老年人用爭搶的姿勢,獲取他們本來贏得的公共資源,這可能是很多人看到廣場舞大媽潛意識感到不適的一種原因。

  廣場舞沖突層出不窮,恰恰證明這不是少數(shù)老人素質(zhì)低下那么簡單。把社會問題放在社會學的視角下尋求合理的制度化解決,而不是扔過去一個“壞人變老”的標簽,這才是一個文明社會的理性。

[責任編輯:郭碧娟]

301 Moved Permanently

301 Moved Permanently

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.


Powered by Tengine
海峽時評
深度幕后
七日視點
視頻
四川省| 太谷县| 阳原县| 兴城市| 东乌珠穆沁旗| 永修县| 佛教| 邵阳县| 吴旗县| 屏南县| 焦作市| 安顺市| 梁河县| 浠水县| 梨树县| 花莲县| 芒康县| 霍州市| 峡江县| 南宫市| 合山市| 五华县| 梁平县| 县级市| 贵州省| 乐至县| 务川| 平邑县| 芦溪县| 陆川县| 建水县| 娄烦县| 营口市| 亳州市| 德阳市| 沙坪坝区| 正阳县| 黔东| 高邑县| 平定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