戲曲與西方舞臺藝術在演繹故事、創(chuàng)造人物、傳達思想情感等方面有共同點,但在審美風范和表現方式上又有很大差異,如果對戲曲的審美特性不了解、不熟悉,自然就不知道戲曲美在哪里,好在何處
中華文化是戲曲審美風范的文化基因,對中華文化的自覺與自信的失落、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,是造成今天戲曲藝術邊緣化的根本原因。
重新發(fā)現、重新闡釋、系統(tǒng)總結博大精深的戲曲美學,對于引領當代戲劇家的戲曲創(chuàng)作,引領中外觀眾發(fā)現和欣賞戲曲之美,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。
俗話說“唱戲的是瘋子,看戲的是傻子”,唱戲與看戲當場互動的重要性于此可見。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帶梅花獎藝術團到法國和德國演出精華版昆曲《白蛇傳》時的情形。在巴黎,法國觀眾不了解中國戲曲,看戲時如同觀賞歌劇般正襟危坐,“瘋子”沒有遇上“傻子”,劇場氣氛有點冷清。而在慕尼黑,我們吸取了巴黎演出時的教訓,建議德國觀眾觀看中國戲曲時可以像觀看足球比賽一樣,隨時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,結果是,臺上的“瘋子”遭遇了臺下的“傻子”,那天劇場效果的火爆不亞于國內。兩場演出效果反差之大,主要就在于如何認識戲曲之美和如何進行戲曲審美。
戲曲與話劇、歌劇、音樂劇等西方舞臺藝術在演繹故事、創(chuàng)造人物、傳達思想情感等方面有共同點,但在審美風范和表現方式上又有很大的差異。如果對戲曲的審美特性不了解、不熟悉,自然就不知道戲曲美在哪里,好在何處。顯然,戲曲欣賞的要義正在于理解戲曲獨特的表現方式,懂得戲曲的審美風范,知道看戲曲與看話劇、歌劇、音樂劇的差異所在。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里,我們吃的是麥當勞,看的是外國大片,離戲曲藝術已經太遠了,誤解便由此而來,不少人誤以為戲曲落后于西方舞臺藝術,甚至一些戲劇名家也抱有這樣的偏見。
事實上,戲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群眾基礎,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重要載體,也是中國人的審美家園。戲曲藝術的當代振興,戲曲審美風范的當代彰顯,應是我國文化建設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談到中國文藝之美“講求托物言志、寓理于情,講求言簡意賅、凝練節(jié)制,講求形神兼?zhèn)洹⒁饩成钸h”,并希望我們“堅守中華文化立場,傳承中華文化基因,展現中華審美風范”。作為中國文藝之美的代表樣式,當代戲曲藝術如何振興和發(fā)展,戲曲審美風范如何彰顯和重建?我以為關鍵要把握好以下三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