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2日凌晨起,鹽都自貢迎來一場特大暴雨,險情不斷。當?shù)叵缹嵤┝瞬簧倬仍。其中一處普通救援,消防和目擊群眾拍下了救援過程。誰料一張非常普通的照片,引來了比暴雨更猛烈的爭議,因為一個壯漢在救援過程中居然騎在消防官兵脖子上。(6月25日華西都市報)
遭遇暴雨圍困,接受消防部門的救援,當然無可厚非。然而,包括3位女士在內的其他人,都能夠自己牽著安全繩由消防員扶著轉移,唯獨這位人高馬大的壯漢司機,竟然騎在瘦弱的消防隊員脖子上轉移到安全地帶,實在不是一般的過分,焉有不被鋪天蓋地的口水“淹沒”的道理?
“壯漢騎脖”堪稱奇葩,太扎眼、太不像話,犯眾怒、被譴責當然咎由自取。但更值得反思的,或許是背后的道德惰性。因為是受救援對象,因而就把被救援視為天經(jīng)地義的事,而不管自己有沒有能力實現(xiàn)自救,也不管救援者的承受能力和感受如何,而被動地、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來自外界的救助。
其實,類似的道德惰性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在我們的身邊,時常隱約可見。比如,極個別四肢健全、完全可以自食其力者,卻自甘淪落街頭,靠向別人乞討、接受別人施舍過日子;再比如,曾有調查顯示,在貧困群體中,有極少部分接受政府和社會救助后,不是盡可能用來找項目、搞致富,而習慣于直接消費,以至于年年救濟年年窮,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道德惰性。
道德惰性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,從個體層面來說,意味著自信、自立、自強意識的缺失,必然會妨礙自身的進步和發(fā)展;從大局來看,不可避免地會擠占有限的社會救助資源,造成社會道德財富不必要的浪費。因而,“壯漢騎脖”的極端個案,網(wǎng)絡曝光后迅速為千夫所指,也不失為一部生動的反面教材,告訴大家珍視道德資源,保持應有的道德自覺和道德謙抑。 (文/范子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