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油油的“城市菜地”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認種。
廈門海滄區(qū)新陽街道院前社,是一座毗鄰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青礁慈濟東宮的村莊,是“開臺王”顏思齊的故鄉(xiāng),也是保生慈濟文化的主要發(fā)祥地。村里保留著原汁原味的閩臺兩岸歷史淵源,那些紅磚古厝,有的是古代高級官員的私宅,如“大夫第”,有的是由私塾學堂改造的古民居,如“學仔埕”,也有宗祠寺廟,都是閩臺文化的瑰寶。
“城市菜地”變奏曲
“原來花菜是這樣包裹在里面邊的!痹谠呵吧绲摹俺鞘胁说亍崩,一位小學生邊給花菜澆水邊說。
所謂“城市菜地”,就是城市人認種菜地,按照自己的需求來種農(nóng)作物,想吃什么種什么。院前社的”城市菜地“種植著許多臺灣優(yōu)良的果蔬,比如芥菜、百香果等,就連肥料也是臺灣的有機肥,而灌溉用水便是直接引入當?shù)氐纳饺?/p>
村主任顏鳴秋告訴記者:“搞塊‘城市菜地’,既能吸引城里孩子來體驗農(nóng)耕生活,也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!
廈門的黃女士特地帶著兒子來這里實地考察。聽說租一片20平方米菜地,每年只需繳交2400元租金,就可以輕松得到250公斤的無公害蔬菜。黃女士當場決定以托管的方式租兩片。
“城里人忙,沒空來的時候我們就幫著打理!闭诓说乩锍莸拇迕裉K德海說。
昔日村口的荒地變身綠油油的“城市菜地”,村民的荷包也漸漸鼓了起來。院前社濟生緣合作社負責人陳俊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:“按傳統(tǒng)菜地種植,每畝地一年只有2.5萬元到3.5萬元收益,自從引入‘城市菜地’,每畝收益翻了一番!”去年國慶至今,“城市菜地”就接待了游客上萬人次。
[責任編輯:段雯婷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