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

兩岸文字“求同化異”有秘訣

2013年08月01日 09:07:00來源:人民日報海外版

  臺灣大塊文化公司董事長郝明義依然記得1989年那次在北京,他要收一筆版稅,為便于及時帶走,和同行說好要“現(xiàn)金支付”。對方一口答應(yīng),“你要的錢我明天就派人送支票來”。一頭霧水的他事后很久才明白,大陸人說“支票”通常等同于“現(xiàn)金支票”,而在臺灣卻一般是指“遠期支票”。

  如今20多年過去了,兩岸間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類似的隔閡與誤會仍會存在,卻似乎不再那么扎眼。畢竟,許多詞語彼此都知道對方的不同講法了,有些甚至互相通用,比如“給力”一詞,在臺灣媒體上也屢見不鮮。

  語詞差異成交流談資  

  2008年大陸居民赴臺旅游開放前夕,臺灣旅游管理部門專門制作了大陸和臺灣用語對照表,并請來專家給旅游業(yè)者授課,除教他們認簡體字外,大陸的“土豆”等同于臺灣的“馬鈴薯”,而臺灣的“土豆”意指大陸的“花生米”。

  兩岸一度隔絕,近30年期間“老死不相往來”。即使上世紀80年代逐步打破藩籬、恢復(fù)交往,但經(jīng)歷了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發(fā)展階段,在語言文字的具體使用和外來詞語的翻譯上,仍出現(xiàn)了部分字詞在字形、發(fā)音、含義等方面的差異,實在不足為奇。

  自兩岸開放以來,語詞差異引發(fā)的誤會,一直是兩岸同胞交流時的有趣談資;兩岸語詞差異也成為部分專家學(xué)者的研究課題!霸瓉砀C心在臺灣是很貼心的意思啊,和我們大陸的意思正相反!”“原來臺灣人說對某人‘很感冒’是對某人不太喜歡!

  語言和文字,在歷史長河中時時演變,因為它們是直接反映和記錄人們生活、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。生活在變,語言和文字自然也要變。兩岸語言文字的差異,就是分頭演變之果,是特定歷史環(huán)境使然。兩岸文字“求同化異”的秘訣之一,就是打破老死不相往來的堅冰,交流。

[責(zé)任編輯:段雯婷]

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

京ICP備13026587號-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2003391 網(wǎng)絡(luò)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0107219號

關(guān)于我們|本網(wǎng)動態(tài)|轉(zhuǎn)載申請|聯(lián)系我們|版權(quán)聲明|法律顧問|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86-10-53610172

桑植县| 巴林右旗| 海晏县| 巴中市| 崇左市| 通江县| 通许县| 恩平市| 盈江县| 仁化县| 蕲春县| 山东省| 涟水县| 天水市| 岐山县| 军事| 富阳市| 叶城县| 聂拉木县| 武川县| 怀化市| 毕节市| 什邡市| 东海县| 土默特右旗| 兖州市| 天镇县| 宜黄县| 沙坪坝区| 招远市| 福海县| 五峰| 皋兰县| 江津市| 呼和浩特市| 冕宁县| 赤城县| 沭阳县| 黄浦区| 资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