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年長的人在說到90后時,常常夾雜著懷疑:缺少理想和信仰、功利欲望心強、過分自我和追求個性……社會輿論給90后貼上了許多“問題”標簽。
如今,95后已逐步成為大學校園的新主人,他們對于個性的追求愈加強烈。在教育資源集中的北京,這座國際化城市的開放與多元給他們個性的發(fā)展提供了更為充足的條件。
自我?叛逆?不知天高地厚?面對這個群體的復雜性,如果僅根據網絡上一個個新聞案例去拼湊他們的畫像并不客觀。那么,撕掉“偏見”標簽,這群北京高校里的90后到底長啥樣?
一項調查結果這樣勾勒北京大學生的“標準”面貌:他每天的上網時間有7成的可能超過兩個小時,上網、睡覺和社交是他最主要的課外活動;他最大的壓力是學習和就業(yè),他有近四分之一的可能會面臨學習困難;他的月消費水平較大可能在800~1600元之間,其中,社交、娛樂、購物等占有較大比例。對于畢業(yè)后的第一份工作,他的預期薪酬為6668元,留京工作是最普遍的期望;他有極大的可能認為個人能力與自我奮斗、誠信等良好品質是一個人在社會生存和發(fā)展最主要的依靠,人生價值在于奉獻是他較為認同的觀點。
這些對北京大學生特征性的細節(jié)描寫來自共青團北京市委聯(lián)合課題組。針對北京大學生群體,課題組按照學校在校生人數(shù)的1%比例進行抽樣,樣本數(shù)為8143個。其中,普通高校7466個,民辦高校677個。同時,通過面談、深度訪談等發(fā)放問卷88份,總樣本數(shù)為8231個。
[責任編輯:段雯婷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