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9_210*60
關鍵詞:
中國臺灣網(wǎng)  >   地方  >   新聞圖片

蜀南之謎——雅礱江流域考古大發(fā)現(xiàn)

2014年08月04日 11:22:26  來源:四川新聞網(wǎng)
字號:    

  四川新聞網(wǎng)成都8月1日訊 《蜀南之謎——雅礱江流域考古大發(fā)現(xiàn)》文物展從8月1日起在成都市金沙遺址博物館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展出,展出的360件精品有2001年鹽源縣老龍頭發(fā)掘出土文物以及征集和采集的文物,呈現(xiàn)在人們眼前的是考古工作者近年在川西南的雅礱江流域,尤其是鹽源盆地一帶發(fā)現(xiàn)的一種青銅文化,成為人們了解鹽源青銅文化的窗口。

鹽源征集銅杖首

  涼山州博物館原館長、研究員劉弘說:“這次展出是把涼山重要的考古發(fā)現(xiàn)推出來,依托金沙遺址博物館向人們展示。我們涼山雖然有許多精美青銅器,但由于沒有展廳,很多人想看原件而看不到,因此我們這與外地博物館聯(lián)展進行涼山文物展示。該展覽在成都展出后,我們還將與三峽博物館和深圳博物館進行聯(lián)展。”

  鹽源縣地處四川省西南部,青藏高原東南緣,是南絲綢古道上的高原明珠,有兩千多年建制的古縣。鹽源歷史上曾以“南方絲綢之路”而興盛,又以“鹽鐵之利、山川之勝”而聞名,在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、《華陽國志》和《三國志》等著名的歷史文獻中,都有源源出鹽、鐵的記載。近20年來,考古專家在盆地發(fā)現(xiàn)了一種新的青銅文化,出土了大量風格獨特的青銅器。鹽源青銅器的發(fā)現(xiàn),被專家譽為“四川青銅文化中除三星堆和金沙之外的第三大考古發(fā)現(xiàn)”。

  考古專家在鹽源發(fā)現(xiàn)了許多屬于青銅時代的古墓葬,這些墓葬雖均為土坑墓,但墓口皆用若干塊巨石覆蓋,移開墓頂?shù)木奘,下面呈現(xiàn)長方形的豎穴坑墓壙。墓壙中有木槨,木槨放置木棺或石棺,棺內有銅鼓編鐘、短戟長劍、手鐲耳環(huán)、陶罐石器、玉石瑪瑙等等。墓葬均為一次葬,一般一墓葬一人,但大型 墓葬中則不止埋葬一人,還發(fā)現(xiàn)有殉葬現(xiàn)象。且用馬頭骨和馬肢骨殉葬,這也是此類墓葬十分突出的葬俗。在尸骨旁邊多放胭脂色的土塊,更給這種墓葬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。小型墓葬則發(fā)現(xiàn)在墓坑里有幾塊白色的石塊,這讓人想起了遠古羌人的白石崇拜。

  最能反映鹽源青銅文化特點的是種類繁多、造型奇特的青銅器,其中,兵器為大宗物品,包括劍、戈、鉞、刀、矛、戟、鏃、盾等戰(zhàn)爭武器,足證這些東西的使用者是一個尚武的民族。鹽源青銅器還包括各形各式的生產(chǎn)工具與生活用品,以及鮮見的宗教法器、獨特的樂器和名目繁多的裝飾品等等。

  我國西南地區(qū)自古以來便是一個多民族地區(qū), 也是半月形文化傳播帶上的一處樞紐之地。據(jù)文獻記載,僅在戰(zhàn)國至西漢時期,這里的民族就已多如繁星,如夜郎、滇、邛、笮、昆明、徙、巂、冉等許多民族都曾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過。近幾十年來考古工作者在岷江河谷、雅礱江河谷、青衣江河谷、安寧河谷、滇池、洱海、邛海等許多地方發(fā)現(xiàn)的多種頗具地方特色,且十分發(fā)達的青銅文化,就是他們留存至今的印跡。當我們看過雅礱江流域的鹽源的青銅文化后,不禁要問,是誰留下了這些遺跡?他們來自哪里?他們生活在何時?他們與古蜀人又有何關系? (記者 劉暢)

[責任編輯:段方君]

地方臺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

地方通訊員園地

聯(lián)系我們

聯(lián)系電話:010-83998731

宾阳县| 余江县| 称多县| 瓮安县| 阳原县| 民勤县| 社会| 无锡市| 社旗县| 娄底市| 崇左市| 隆德县| 渝北区| 山东省| 桃园市| 宣威市| 临泉县| 汝南县| 双牌县| 兰溪市| 广丰县| 方城县| 扎鲁特旗| 白城市| 原平市| 海晏县| 衡东县| 太原市| 应城市| 咸阳市| 苏尼特左旗| 文成县| 凌海市| 右玉县| 图木舒克市| 漳州市| 台北县| 渭南市| 绥阳县| 华宁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