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語抗日史詩電影《賽德克·巴萊》即將于5月10日和內地觀眾見面,5月6日下午,該片在北京舉行首映儀式。圖為導演魏德圣和一群臺灣原住民演員集體亮相。中新社發(fā) 李學仕 攝
中新社北京5月10日電 (記者 陳小愿)“《賽德克·巴萊》充滿血性,顛覆了我對臺灣電影的看法,”在北京首都電影院,剛看完電影的李凱告訴記者,“以前看臺灣‘小清新’的影片比較多,而本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,讓我看到臺灣的部落雄風!
臺灣影片《賽德克·巴萊》10日在大陸各大影院上映,講述的是臺灣少數(shù)民族賽德克人反抗日據(jù)當局殘暴而發(fā)動“霧社事件”的故事。
“賽德克·巴萊”為賽德克語,意為“真正的人”。在險惡的日據(jù)時代,賽德克人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與信仰,男人必須服勞役而不得狩獵、女人須幫傭不能編織彩衣。影片的主角、驍勇善戰(zhàn)的賽德克部落馬赫坡社頭目莫那·魯?shù)烂靼,唯有挺身為民族尊嚴反擊,才能成為真正的賽德克人,于是他決定帶領族人依循祖靈之訓示,奪回屬于他們的獵場。
片中主角莫那·魯?shù)烙稍∶袼厝搜輪T(未演過電影角色的人士)飾演,較好地展現(xiàn)了當時臺灣少數(shù)民族部落男子的陽剛之氣。
“聽說影片和臺灣上映的版本相比,刪減了約兩個小時,感覺略有遺憾,意猶未盡!蓖踝恿x先生說。而他的妻子吳女士認為,“這是男人的電影,我更喜歡‘小清新’類的片子!
此次在大陸上映的版本時長約兩個半小時,與臺灣地區(qū)上映的、分為上下兩部約4個半小時的版本區(qū)別在于,大陸版本刪減了有關少數(shù)民族生活的一些場景,如少數(shù)民族“出草”(獵取敵人人頭的別稱)的血腥鏡頭,戰(zhàn)爭場面也有所縮減,通過加入字幕把影片故事融入到整個抗日戰(zhàn)爭的歷史大背景中。
“大陸的電影沒有分級,刪掉一些血腥的鏡頭可以讓影片變成老少皆宜,比較不會對未成年觀眾造成不良影響。”觀眾李明德告訴記者。
近年來,臺灣電影產業(yè)發(fā)展迅速。據(jù)臺灣“新聞局”發(fā)布的最新報告顯示,2011年是臺灣電影20年來最繁榮的一年,共有4部影片票房突破新臺幣1億元!顿惖驴恕ぐ腿R》去年在臺灣上映后,創(chuàng)下了超過新臺幣3億元的高票房。至于此次“登陸”上映將有怎樣的票房業(yè)績,業(yè)內人士認為,“還有待觀察”。
兩岸簽署ECFA(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(xié)議)后,除《賽德克·巴萊》外,已有5部臺灣影片“登陸”上映,包括《雞排英雄》、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、《翻滾吧!阿信》、《殺手歐陽盆栽》與《愛到底》,這5部影片總票房約新臺幣5億元。此外,兩岸合拍并“登陸”上映的9部電影,票房也高達新臺幣18億元。(完)
[責任編輯:段方君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