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9_210*60
關鍵詞:
中國臺灣網(wǎng)  >   地方  >   文化交流與合作

福建永春林氏族譜見證閩臺文化交流

2014年07月29日 11:45:34  來源:福建日報
字號:    

  近日,永春縣五里街鎮(zhèn)埔頭村一帶的遐齡(霞陵)林氏族人準備重修祖祠“本生堂”,在翻閱本族族譜時意外發(fā)現(xiàn)譜中記載了祖輩在清代的許多涉臺資料。

  “清朝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,清政府統(tǒng)一臺灣,翌年設臺灣府,不少福建文人以游宦(擔任儒學教諭、訓導等職)、游學和教書等方式到臺灣游歷,促進了當時臺灣文教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!蔽謇锝宙(zhèn)埔頭村遐齡林氏族人說,這些都可以在他們重修于民國二十二年(1933年)的《桃源遐齡林氏族譜》中找到相應的記載。

  據(jù)林氏族人介紹,清代時為便于兩岸在語言上的溝通,臺灣府、縣的教諭和訓導大多由福建人擔任,教學也以閩語為主,官話為輔,遐齡林氏就有兩人擔任過臺灣地方的教職:一是15世林為楫,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中舉人,“歷任閩縣、平和、鳳山訓導、仙游教諭,遷福寧府教授,所至振興文教,士望多歸之”;一是14世林得震,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中舉人,“歷任詔安、海澄、臺灣、漳平教諭,遷邵武府教授”。根據(jù)其他資料查證,林為楫擔任臺灣鳳山縣儒學訓導的時間是嘉慶九年(1804年),林得震擔任臺灣縣儒學教諭的時間是嘉慶十七年(1812年)。族譜稱贊林為楫“秉鐸嶠瀛(臺灣歷史上曾被稱為員嶠、瀛洲),循循善誘,化比蘇湖,士尊泰斗”。林得震啟程去臺灣任職時,“諸生爭為詩聯(lián)扁額以志去思,有‘南詔只今思化雨,東瀛從此被春風’之句”。另外,遐齡林氏14世林喬軒擔任過“臺灣外委”(外委為清代武官,有外委千總、外委把總、額外外委)。

  “現(xiàn)在有不少地方存在‘高考移民’,其實在清朝也有。”五里街鎮(zhèn)埔頭村遐齡林氏族人說,清初,臺灣由于剛剛開發(fā),文化相對落后,所以入泮較為容易,于是閩南一帶的許多士子東渡臺灣,以便較容易地取得秀才資格!短以村邶g林氏族譜》記載16世有兩人為“臺邑庠生”:一是林士謙,生活年代在嘉慶、道光年間;一是林德安,生于嘉慶四年(1799年)。林士謙和林德安都是在臺灣考取秀才的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《桃源遐齡林氏族譜》在15世林翰生(永春州增生)的紀實中,收錄了其次子為他寫的志文:“辛酉(1801年),慶夫子署臺灣,學以通家,故招府君(指林翰生)赴其幕,護理書柬兼定月課試卷。壬戌(1802年)夏西歸,十二月復東渡,命長兄(指林翰生長子)隨侍。癸亥(1803年)嘉義縣童子科試,署縣正堂笠山翟明府聞府君名,延閱試卷,所取皆稱得人,遂聘主玉峰書院講席。府君以先端士習,后定文藝,為教諸生,翕然宗之!蔽闹刑岬降摹皯c夫子”即慶保,滿洲鑲黃旗人,嘉慶六年(1801年)以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,翌年代理臺灣府知府;嘉義“縣正堂笠山翟明府”即翟灝,字笠山,山東淄川人,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赴臺灣,先后擔任臺灣典史(兼攝羅漢門巡檢)、府經(jīng)歷,數(shù)任彰化、南投縣丞,一度署新莊縣、嘉義縣,宦臺凡十三年。翟灝在臺灣著有《臺陽筆記》一書,是記錄臺灣風物的重要文獻。林翰生兩度赴臺,以學問淵博為臺灣地方長官所賞識,參與地方科試的閱卷工作,并受聘主講于玉峰書院。玉峰書院以遙望玉山群峰而得名,始建于乾隆十八年,現(xiàn)臺灣嘉義市有地名“書院里”即因玉峰書院而得名!短以村邶g林氏族譜》稱贊說:“研田先生(林翰生號研田),曠代逸才,衡文講學,遠渡于臺。臺處海外,文化初開,得公啟迪,狂簡知裁!

  “從清康熙年間開始,遐齡林氏就有族人開始遷居臺灣,在族譜中可以找到數(shù)十處‘往臺’‘歿葬于臺’的記載,這些也都是閩臺兩地交流的重要資料!蔽謇锝宙(zhèn)埔頭村遐齡林氏族人說。(林聯(lián)勇 施由森)

[責任編輯:薛白璐]

相關內(nèi)容

地方臺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

地方通訊員園地

聯(lián)系我們

聯(lián)系電話:010-83998731

临桂县| 南和县| 石阡县| 金溪县| 孝昌县| 得荣县| 抚松县| 甘孜| 建宁县| 博野县| 商都县| 辽阳县| 邢台县| 峨眉山市| 会同县| 建德市| 汽车| 衢州市| 阿尔山市| 科技| 朝阳市| 宁强县| 沁水县| 于都县| 乡宁县| 西乌| 金华市| 尚志市| 洛隆县| 济阳县| 元氏县| 铜山县| 淮北市| 上栗县| 日照市| 金门县| 旅游| 尉氏县| 南投县| 阿荣旗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