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蘇州兩地緣 文化經(jīng)貿(mào)兩相宜

時間:2011-10-05 11:25   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

  記者在臺灣采訪中,了解或到過蘇州的臺灣同胞稱臺灣與蘇州有著深厚的淵源。蔣介石第二任夫人姚冶誠是蘇州人,其次子蔣緯國從小居住并就讀于蘇州;臺灣地區(qū)原代領導人嚴家淦是蘇州木瀆人人;前“行政院長”唐飛是蘇州太倉人,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母親也是地地道道的蘇州人。臺灣的文化、民俗、風情與蘇州有不少相似之處。蘇州還是長三角臺商最密集的地區(qū)之一,眾多臺商已在蘇州落地生根,把它當作“第二故鄉(xiāng)”。

  老東吳與新東吳

  臺灣輔仁大學教授鄒紀萬祖籍蘇州,父母親說的是地道的“吳儂軟語”,他回家鄉(xiāng)已有20多次,本身又是教歷史的,對臺灣與蘇州的歷史文化淵源很了解。他對記者說,臺灣東吳大學與蘇州東吳大學“同根同源”,可以說一個蘇州是“老東吳”,臺灣是“新東吳”。所謂老,蘇州于1900年就創(chuàng)建“東吳大學堂”,法學院頗有名聲,遠東國際軍事法庭“東京大審判”的中方人員大半就出身于東吳大學法學院。知名校友有蔣緯國、謝東閔、談家楨、趙樸初、金庸等。

  鄒教授高興地說,如今東吳大學已成為臺灣著名的綜合性大學,同樣是法律系聞名遐邇。臺灣東吳大學的英文名依舊,;找才c蘇州大學一樣,百年校慶臺灣郵政特意發(fā)行了紀念郵票。自1993年起,蘇州大學和臺灣東吳大學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,新老東吳大學成為“姊妹!,學術交流頻繁。

  大臺北與小臺北

  “臺北是一座繁華的不夜城,臺灣風情濃郁,既悠然又時尚”。從小在臺北長大的臺商王永吉,在大陸有投資項目,每個月都往返臺北與蘇南之間。他對記者說,與“大臺北”相對應的是有“小臺北”之稱的昆山,臺灣小吃一條街、臺灣商品展示店、阿里山茶莊、咖啡館、永和豆?jié){等熟悉的店名隨處可見,想吃到地道的臺灣土特產(chǎn)不是難事,還有臺商子女學校,與生活在“大臺北”沒有多少差別。

  王永吉告訴記者,更重要的是,臺商成就了昆山,昆山也成就了臺商。目前聚居于昆山的臺商及家屬,加上長期生意往來、頻繁往返于臺灣、昆山兩地的臺商約有10萬人。臺商已對這座城市產(chǎn)生了認同感并扎根于“小臺北”。臺商還在那里建起了媽祖廟、臺灣老街,形成了濃郁的臺灣生活圈。這里的一切,都讓臺灣人找到家鄉(xiāng)的感覺。

  寶島風情與姑蘇風味

  臺灣知名文化人陳逢顯對記者介紹說,臺灣與蘇州在民俗、風情、景觀、物產(chǎn)等方面也有許多相似之處:臺灣有300多條老街,蘇州有數(shù)不清的古街巷;臺灣老街注重年號懷舊文化很濃,蘇州老字號店鋪保持古城文化風貌;臺灣是“小吃世界”,蘇州是“美食王國”;蘇州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,臺灣三峽老街石板路、石碇老街沿溪而立、深坑老街鄰河的民居渡船碼頭,也保存水鄉(xiāng)古鎮(zhèn)風貌;蘇州太湖有碧螺春茶,臺灣三峽也產(chǎn)碧螺春茶……

  記者曾多次采訪過臺灣同胞在蘇州過大年的情景,對此也有同感。就拿臺灣與蘇州的年俗來說,如臺灣要放“天燈”,蘇州有觀“蘇燈”;臺灣“燈下許愿”,蘇州“燈下走三橋”;臺灣廟會“乞龜”,蘇州廟會“軋鬧猛”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(記者 韓勝寶 陳立宇)

編輯:楊永青

相關新聞

圖片

临江市| 承德县| 迁安市| 固阳县| 五大连池市| 施甸县| 丹阳市| 平潭县| 罗山县| 蕉岭县| 鄄城县| 云南省| 宁南县| 瑞安市| 新龙县| 马边| 霍林郭勒市| 清水河县| 米林县| 阿拉尔市| 融水| 比如县| 弋阳县| 铁岭县| 台江县| 辉南县| 呼伦贝尔市| 佛教| 佛学| 洪湖市| 安西县| 南涧| 米泉市| 普兰县| 镶黄旗| 汽车| 沛县| 海宁市| 瑞昌市| 泸水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