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紐約時報》:拍賣市場中國新買主牛氣沖天

2009-09-28 14:08     來源:環(huán)球時報     編輯:胡珊珊

美國《紐約時報》9月26日 文章,原題:中國新買主重塑拍賣市場 如果你想知道中國的情緒到底有多高漲,不要總把目光停留在年增長率、上海證券交易所等地方。仔細(xì)看看拍賣市場里所發(fā)生的一切吧:在這里,有著令人眼花繚亂的新聞:中國的買主們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牛氣沖天。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那些紛紛競購藝術(shù)品但卻并不深諳此道的新買主們的表現(xiàn)。

如果沒有他們,9月14日和15日在紐約舉行的克里斯蒂拍賣會,就不會演變成一場徹頭徹尾的狂歡——盡管偉大作品奇缺,但拍賣額高達2394萬美元。這些新買主的作用從拍賣會首節(jié)的極高成交率中就可窺見一斑。在150件拍賣品中只有4件流拍,流拍率僅3%。

讓拍賣行更加喜出望外的是,中國新買主的表現(xiàn)令阿瑟·姆·賽克勒向不同機構(gòu)捐贈的其他幾千件名不見經(jīng)傳的藏品“蓬蓽生輝”——最后一位收藏者沖動地買下了大批藏品。來自中國大陸的競購者一開始就表現(xiàn)得殺氣騰騰,只要克里斯蒂拍賣行美國和亞太區(qū)副主席點明是賽克勒的藏品,他們就一擁而上。一件克里斯蒂估價只有兩三萬美元的藏品被追升到36.25萬美元。無論拍賣品多么名不見經(jīng)傳,情緒高漲的買主們都不放過任何一件。一個估價3萬到5萬美元的嘉慶年間的白色花瓶,以59萬美元的價格被香港的一個買家買走,而在一些鑒賞家看來,這只不過是一件品性不高的復(fù)制品而已。

好戲還在后面,在克里斯蒂拍賣現(xiàn)場,一些不為業(yè)內(nèi)人士熟悉的中國新買家站了出來。這使得許多普通藏品以前所未有的不可思議的高價成交。一件小玉器以10倍于估價的價格拍出。但買家們不但對其熱捧的藏品深信不疑,還對克里斯蒂給出的所謂“18世紀(jì)”藏品的不確定性不以為然。新買家正在強有力地改變整個中國藝術(shù)品市場,某些方面改善了市場,而有些則使市場更為混亂。(作者索倫·梅里基安,王會聰譯)

延伸閱讀

訂閱新聞】 

更多專家專欄

更多金融動態(tài)

更多金融詞典

更多投資理財

敦化市| 西城区| 西充县| 苏州市| 额尔古纳市| 竹溪县| 右玉县| 辰溪县| 方正县| 天柱县| 柳河县| 临沧市| 德庆县| 峡江县| 客服| 仲巴县| 班戈县| 确山县| 芮城县| 丹巴县| 永胜县| 西吉县| 蕲春县| 义乌市| 井陉县| 扶绥县| 昭通市| 黎川县| 合水县| 龙门县| 太保市| 景东| 乌鲁木齐县| 纳雍县| 大埔区| 潞西市| 成安县| 上高县| 六安市| 灵山县|